|
而Mini-LED的Local Dimming技术让LCD在显示暗的局部画面时,不仅降低液晶透过率,同时降低该区域的Mini-LED的亮度,用户最终看到的这个区域的亮度就可以非常低,低亮度的大幅降低就可以大大提高整个显示画面的对比度,而这正是LCD一直被OLED技术诟病的攻击点; ![]() Mini-LED和Micro-LED显示技术成为了近期的热点技术。 这两种新技术和现在的LCD及OLED技术相比有什么优势和联系呢? 从下图可以看出每种显示技术的差异,目前行业在从LCD时代进入OLED时代, 未来还将迈入Micro-LED时代;而Mini-LED作为一种过渡性的产品,当背光使用 时将延续中大尺寸LCD的寿命,当显示屏使用时,将作为目前LED屏向Micro-LED 屏进化的过渡品。 ![]() 简单说,Mini-LED和Micro-LED就是尺寸更小的LED,Mini-LED通常定义在100-500um,而Micro-LED就要到50-100um以下(当然以上两者技术之间的尺寸的界定是有些模糊的,业界有不同定义);尺寸的不同,会导致工艺的巨大差异;Mini-LED是在现有的LED的工艺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尺寸,所以属于“量变”级别;而Micro-LED就要达到“质变”的变化,将是未来几年替代OLED的革命性技术,这也是苹果公司在几年前就大力投入研发的原因。但是Micro-LED要真正进入量产,必须克服巨量转移、全彩显示、亮色度均匀性的问题,所以应该还需要好几年。 Mini-LED可以帮助LCD实现真正的Local Dimming。比如下面来自BOE的Mini-LED技术示意图中,传统侧入式LED背光是整体常亮的,所以黑色画面部分还是会有光线漏出来。 ![]() 上图是TCL展示的Local Dimming技术,当使用Local Dimming并且Mini-LED的分区数量越多时,月球上的亮区和周围的暗区越能更精确地实现高对比度; 使用Mini-LED或Micro-LED来显示RGB像素,就能实现自发光的显示屏,比如我们日常所见的LED大屏;当然,尺寸越小,工艺难度越高;比如AR/VR需要更高的ppi和高亮度,所以Micro-LED就是最理想的显示屏;在最新的2020年的CES展上,已经出现了5000PPI高分辨和300万nit亮度的Micro-LED产品。 ![]() Color Vision的成像亮度计和色度计可以帮助客户检测和校正这些新型显示产品。
![]() 制造过程中,显示屏难免会产生各种缺陷,如常见的有点缺陷、线缺陷、块状类缺陷(如漏光/Mura)等。 除了可以用成像式光度计和软件算法进行缺陷的检测外,还可以使用成像式光度计来进行缺陷补偿,如业内常称的“Demura”。Demura工序对OLED产品的良率提升是非常关键。 |